公司动态
专文/戈壁奋战5000个日日夜夜:国家需要的时候就
图:10月2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无为园区,工作人员讨论后续建设。 \ 新华社 在繁华的“大上海”,一群科研人员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道路。他们从黄浦江西行2000多公里,来到祁连山脚下的戈壁滩,奋战5000多个日日夜夜,攻克了一项与国家能源熔盐反应相关的技术。这种精神遗产始于科学家的愿景和使命。我国钍基熔盐堆产业开拓者、TMSR试点项目负责人徐洪杰研究员一生中两次“战略转向”,与其个人研究国家需求的轨迹紧密相连。 1995年从原子物理转向同步辐射光源,带领团队建成上海国际领先的g 光源。 2009年,上海光源建成开工之际,他奉命“掉头”,担负起钍基熔盐堆研发的重任。 “如果没有贫困,我们该怎么办?”这句简单的话语表达了他面对挑战的冷静和决心; “国家既然需要,我们就必须努力克服。”这个简单的誓言是他科学生涯的真实写照。这个魂技在新时代的“西迁”壮举中就被预言了。园区建设初期,面对茫茫戈壁滩的恶劣环境和缺水缺电的情况,队员们都无法飞行。 2019年至2024年,武威站点全年开放;除夕、中秋节期间,项目领导和领导坚守在现场,无数队员积极要求春节期间留在戈壁。有些人留下他们的小孩子们,有的推迟结婚,有的在父母的床上没有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但他们无怨无悔。 TMSR团队经过十多年的坚持和奋斗,鲜明地展现了科学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合作、育人的科学精神内涵。在祖国西北的戈壁滩上,他们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一座座精神丰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注入了巨大能量。 \ 大公报记者 刘宁哲 上一篇:“粤车南下”今日开始接受申请,首批开放至四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