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克服困难/容其亮团队研发月壤采样器,为香港智

“十四五”期间,香港科研团队以突出的科研能力深度融入国家航天事业,为探月、火星探测任务贡献了“香港智慧”。继参与嫦娥三号、四号项目研制后,“十四五”期间,香港理工大学雍启良团队参与的嫦娥五号、六号、天问一号探月和探火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分别在月球正面和背面“挖土”时,使用了基础设备“地表采样执行装置”。荣启良此前接受《大公报》采访时表示,理大团队开发了两款采样器,分别处理较松散和较粘稠的月壤。采样后,月壤样品将被放入初级包装系统中。该系统包括样品罐将月球土壤带回地球。样品罐密封后,取样人员将样品罐提升至立管顶部并放置。这个装置重量只有几公斤,由400多个钛合金和铝合金精密零件组成。它可以在零重力、高低温交替的极端环境下精确采集和密封月壤。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对香港团队给予高度评价。 “荣启亮教授团队在研制过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难,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让月球采样器顺利上天。”胡浩表示,正是由于香港与内地的完美合作,嫦娥六号的工作比预期顺利,让中国获得了更多的月球样本。 “火星相机”交付3年,传回了大量珍贵图像。在第一次探索中天问一号火星任务由香港理工大学的两支团队参与。荣启亮团队历时3年成功研制并交付“火星相机”。它的重量仅约390克,拥有坚固的外壳,可以承受极端的温差,并在火星表面极低的大气温度下运行。目前,“火星相机”已发送大量火星重要图像。 应内地科研机构邀请,理大土地测量与地理信息学系吴波教授率领团队对火星进行全球勘察评估,筛选出三个着陆区。根据详细的地形地貌测量结果,他们成功地寻找到了几个可能的着陆点,供天问一号管理团队选择。香港科学家在深耕国家航天事业的同时,也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寻找机会。 2023年,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地质学家团队通过了国家航天局的分析,获得了822.6毫克嫦娥五号样品。此后,香港大学和理大的研究团队获得了更多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收集的月球土壤,在研究月球演化历史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上一篇:ZHI 20T首秀技艺 精彩天津智博会 下一篇:没有了